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园地 -> 学习园地 -> 正文

以古鉴今 2022年习近平这样谈文化自信

信息来源:党建网 发布日期:2023-01-17


回望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文化建设,访古迹、寻非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引我们从历史长河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推出“习近平的2022·初心如磐绘山河”系列策划之文化篇,回顾习近平总书记情系中华传统文化的殷殷话语。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也属于子孙万代。

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

自信开放,就是雍容大度、开放包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递深厚文化底蕴,以大道至简彰显悠久文明理念,以热情好客展现中国人民的真诚友善,以文明交流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谊。

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

中华民族有着五干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讲清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交河故城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是中华五干多年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见证,有重要史学价值。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能只是少数人富裕,而是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地址: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68号

电话:0571-56700198

邮箱:xgxy@hzvtc.edu.cn

学校微信

学校微博